星期五, 3月 04, 2011

[舊文]我對HD650/DT990/K702的印象

-------------------------------------------

想想還是保留這篇文章的原貌好了,雖然內文裡有相當多錯誤的、需要修正的觀點,但是純就對各耳機特色的掌握而言,自己覺得是不太偏差的

-------------------------------------------


這篇文章會有點長,可能會有些看似怪力亂神的華麗詞藻,但是純粹是這幾年來,我對這三隻耳機的觀感整理

只要是人,就一定會有偏好,有偏見,難以克服,我想還是誠實交待一下自己偏好的口味,總比躲躲閃閃的裝客觀評素質來得有意義

個人偏好柔潤、大氣風格的聲音,重視音質音色勝於空間感或音像、動態,追求比現場更好聽/更美妙的聲音,但是又固執於不能讓我察覺出任何的不自然感,從這點來講也許很矛盾

總之,我是在追求被音響器材騙過去,甚至樂在其中的人

先談HD650,這是我的啟蒙耳機,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入,連續長時間試聽了三次都不滿意,還給了朋友,直到最後一次才終於試出HD650真正的實力,斥資購入 (感謝我那位很有耐心毒人的朋友)

HD650很容易被人認為是"已經推得夠好了" 的耳機,或者這麼說吧,就算推得普普,也沒有什麼明顯短處,但也聽不出什麼驚人之處,很容易讓人以為"就是這樣了",從這點來講,雖然是持有率最高的幾隻旗艦耳機之一,卻沒多少人真的玩好了,不成比例

最差的是推得又暗又厚又糊,美其名為韻味耐聽,聲音夠厚,實則沒比坊間那些味精重的發燒人聲碟好那裡去,要說有什麼優點的話,大概也只有不刺耳了

一些情況下是推成了肌肉男,形體大而飽滿,低頻緊沉,動態猛,聽起來爽快無比,但是不怎麼優美也不怎麼耐聽,高頻遇上不好的搭配,可能還會有刺耳的情形,有些耳擴會在這個基礎上去"調音",調到後來HD650聽起來都不怎麼有森海味了.......完全喪失了自身的優勢

講了這麼多,那麼一定會有人反問,那麼你認為推好的HD650該是什麼樣子?

我直接回答:中頻澄澈,不濛不糊也不散,高頻不暗,並沒有被吃掉一塊導致聽起來背景"不自然的黑"的情形,延伸很盡,有點銀質的光澤感,低頻量感適中,和HD800其實相差無幾,擴散感極自然,整體聽起來音樂好像變慢了,有種獨特的流動感覺,但那其實是各項失真極低的徵兆,要說富麗堂皇,甚至有華貴之氣,我是同意的


再來談990,我個人最偏好的耳機,也是會讓用家很寂寞的耳機,這耳機難煲的不可思議,我在想是不是因為在設計時,把某些變數設定的太極端了,導致 "不是好聽,就是很難聽"的兩極化現象

如果說HD650是在追求那種音樂自然流淌的感覺,那麼beyer就是在追求聲音在空氣中自然吹拂的感覺,如果說 "耳機消失了,只剩下振膜在振動" 算是一個境界,那麼990無疑在這點做得更徹底些,連振膜的感覺也沒有了,我不知道/也不奢望能有多少人認同這樣的聲音,大凡耳機在中頻強音時(鋼琴,就是該死的鋼琴),或多或少或有多餘的共振聲音,一些耳機會去壓制這種特性,把這種聲音降到最低,一些耳機會去利用這種聲音,讓播放出來的聲音多了特殊的金屬光澤感或木質感,990的這種餘音是目前聽過耳機中最少的,就算是高科技材料的碳纖維,也還有一點甜甜的味道,這跟音染也不算同一個概念,990的聲音其實是有明顯美化的,只是聲音就自然的像是空氣中的自然音

溢美之詞完了,接下來是幾個麻煩的,或有爭議的地方 :990的音場與結像,很特殊,不同於HD650或者是K702,不是那種"形狀分明",一眼就能看出明確焦點與定位的音場,而是有點類似無指向性喇叭或者面音源喇叭那樣的空間感,需要夠強悍的前端去拉出明確的形體感和輪廓,也沒有明確的定位,但有著很真實的層次感,這樣的空間感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習慣,驅動不良/系統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只會覺得像是兩個振膜緊貼著耳朵一樣的氣悶

前面已經提過個人偏好了,我想讀者看到這裡應該能明白為何我會偏好990


最後談K702,這也是不好伺候的主,有點像喇叭中的ATC,並不會因為阻抗低就比較和善
在振膜沒充分驅動的情況下,聲音容易發僅、衝,中高頻有著很強的共振

我個人認為在還沒充分驅動的前提下,談換線只會把情況搞得更複雜,上面的舉的問題要解決其實很簡單,讓K702很強力的振膜動得夠快夠線性,換言之,讓K702吃飽

K702對功率的質其實沒有上兩隻耳機這麼挑剔,但是量一定要夠,總之,請把這隻耳機當成是小KK推,推好後的K702應該要有細膩、平滑、透明的質感與極強悍的動態刻劃能力

那種細膩平滑透明的質感有點接近650,最大的差別在於貴氣的有無,我想一方面是專業與家用的分途,一方面也是廠家的風格使然,比起華貴的音質或音色,AKG更著重於逼真的動態刻劃能力

其實就算推得不是很理想的K702,應該也可以察覺出這點了:這耳機很能響,只要有東西在響,一定能交待的清清楚楚,甚至有點突兀,這跟細節量其實不是很相關,其他耳機也有著差不多的細節量,只是沒有拉得這麼清楚明顯,要說解析"力",對,這的確是力感、或力度刻劃的能力

也許是AKG的風格,或者監聽用途使然,雖然有著強悍的性能,K702並沒有刻意去追求那種如幻似真的現場感 ---像HD650或DT990一樣,不管是要主觀的投入音樂情境,或者客觀的審視音樂的內容,存乎用家一心,要說K702其實很樸實,不怎麼抓耳朵的話,我同意,要說這種樸實的感覺是一種美德,我也同意

以上就是對這三支耳機的暫時總結,不敢保證會不會變就是了

雖然我很強調風格上的差異,但是各耳機推好之後應該是相對全面的,不會有XXX耳機適合聽人聲,XXX耳機適合聽交響的問題,有這種現象的話請重新審視自己的搭配是否有偏頗存在

我只能說各耳機聽起來不同,我更喜歡某某耳機下的某種類音樂,不能說某某耳機就不適合某種類的音樂,沒有什麼神器、秒殺、帝王、皇者之氣的神話故事,有著只是半斤八兩,在窄窄100Hz-5Khz頻帶中對真實的追求

對,目前耳機追求頻響線性,失真不太嚴重的技術極限大概就止於100Hz-5Khz這塊,管你是R10,010,大奧,Omega一樣困在這窄窄的頻段,再上去或在下去雖然能有足夠的音壓,但是已經失真的看不出輸入波形的原始形狀了。喇叭也沒好到哪裡去,目前的音壓線性(還沒有計入實際的失真情況)技術極限大概是30Hz-12Khz 正負1dB而已(正常家用環境,大抵上那些50Khz,80Khz的漂亮數字都是無響室量出來的理想值),再上去和再下去廣告的意味比較重,而對比於現場近乎無限的動態範圍,CD帳面數字80dB的動態範圍,一般揚聲器的實際動態範圍大概只剩20~30dB左右,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科技,很不美妙,會讓很多音響迷夢碎的數字

我並不反對去YY或想像真實的聲音,或者如臨現場的感覺,相反地這正是玩音響的最大樂趣之一,但是也別忘了音響就是這樣而已,有時候真的是要感嘆蝸牛角上爭何事?果然我也很言行不一吧....(笑)

4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您好
看過您這篇好幾次 但都不敢問
這次終於狠下心發問
還是想請教您的HD650是如何處理的
以得到您所描述聲音
感謝您

dont 提到...

當初推HD650的系統有點極端

是Benchmark DAC1> 朋友DIY的,仿accuphase前級線路的耳擴

Benchmark用最大增益,XLR直出

言歸正傳,如果今天要搭HD650的話
我的首選是可調增益及阻尼係數的晶體耳擴,如Teac HA501/Phase-tech epa007
再慢慢尋找適合的訊源(前級)

匿名 提到...

聽說今年出的HUGO可以把650發揮完全,只要用這麼小一台機器不用花費這麼多心思就能推好這支耳機的話實在是讓人心動呀...

dont 提到...

我不知道HUGO如何,不過某GG號稱這台是十萬以下最強DAC...打個折應該還有一定的實力lol

HD650其實也變"好推"了,現在的金屬網版本HD650大概也解決了當年黑絲板HD650推不好時,最為人所詬病的森海賽爾之幕 ...